从"大抗命"(Great Omission)到"大使命"(Great Commission)
亲爱的弟兄们,不管你信主时间长短,不管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装备好,如果你看到下面的视频和博客,觉得扎心的话,请圣灵感动你为此祷告,然后开始申请参加2026Embrace男人峰会。让我们在一年一度的男人峰会重新起步,加入耶稣的运动吧!
作为基督徒,我们都听过“大使命”。但你听说过“大抗命”吗?
达拉斯·魏乐德—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督思想家之一—写过《大抗命:重新拾起耶稣关于门徒训练的核心教导》。他的论点既简单又令人扎心:当代基督教中最大的抗命就是discipleship。我们常常把信仰简化为“相信正确的教义”或“去教会”,却忽略了耶稣每日呼召我们去跟随祂,并带领别人效法他的样式。
达拉斯·魏乐德—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督思想家之一—写过《大抗命:重新拾起耶稣关于门徒训练的核心教导》。他的论点既简单又令人扎心:当代基督教中最大的抗命就是discipleship。我们常常把信仰简化为“相信正确的教义”或“去教会”,却忽略了耶稣每日呼召我们去跟随祂,并带领别人效法他的样式。

如果你是工程师或数据迷,以下几组数字足以证明魏乐德所说的:美国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从 10 年前的 71% 降到 62%;每周参加教会的人不到 30%;每日祷告和读经的人数跌到新低。在福音派教会中,真正培养出能再生门徒的比例不足 5%。
从这些数据来看,魏乐德并没有夸大。他像先知一样把真理摆在神的子民的面前,但我们却视而不见。他又像一位名医,把一个重病的诊断告诉我们,但我们却不愿意接受。
那是普世教会的光景,但我自己呢?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责怪教会,但事实是:我要么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,要么是问题的一部分。
从这些数据来看,魏乐德并没有夸大。他像先知一样把真理摆在神的子民的面前,但我们却视而不见。他又像一位名医,把一个重病的诊断告诉我们,但我们却不愿意接受。
那是普世教会的光景,但我自己呢?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责怪教会,但事实是:我要么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,要么是问题的一部分。
二十一年前,我和妻子马上要从 MBA 毕业,但我们的婚姻却走到了终点。在绝望中,我联系了一位朋友—胡牧,他在亚洲作了七年宣教士。我们在一起谈了几个小时,他看着我说:“Ed,我认识一个人能帮你。他的名字叫耶稣。你愿意相信他吗?”
我说愿意。我的妻子也说愿意。神拯救了我们的婚姻,也拯救了我们的生命。这是个神迹。
我说愿意。我的妻子也说愿意。神拯救了我们的婚姻,也拯救了我们的生命。这是个神迹。

之后不久我们搬到奥斯汀,找到 ACC,受洗,参加各种教会聚会,从主日学到祷告会。我甚至参加过姐妹的祷告会。但真正改变我生命的,不是这些活动,而是“生命陪伴生命”的discipleship。一对夫妇—丈夫是白人和妻子是日本人—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一起吃饭。在我们每周的聚会中,谈话总会转到圣经上,如果耶稣是我,他如何来过我们的日常生活?是他们把魏乐德、章伯斯、潘霍华介绍给我们。那一段专注discipleship的日子,奠定了我们信仰的根基。

胡牧在带我信主后,并没有消失。这二十一年来,他一直在带领我—他是我的属灵父亲、婚姻顾问、最好的朋友、也是现在的同工。他陪伴我走过家庭、工作、事工的高低起伏。我们一起背包徒步数百英里,走过新墨西哥、科罗拉多、蒙大拿、怀俄明的山径。我们随时可以互发短信或打电话——不需要任何许可。这才是真正的discipleship。
我和妻子自 2004 年后就没回过安娜堡,直到去年才短暂重访,回忆往事,纪念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信实。
我和妻子自 2004 年后就没回过安娜堡,直到去年才短暂重访,回忆往事,纪念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信实。

多年里,我以为自己很安全—我不会犯“抗命”的罪。但四年前,我 49 岁—我父亲猝然离世的年龄。那一年,诗篇 90:12 重重击中我:“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。”
当我开始数算日子,一个问题无情地追逼我:若今天站在耶稣面前,我能说我已造就门徒吗?我在教会很忠心,奉献、服事,但我是否真的帮助过人跟随耶稣,并使他们成为门徒?答案并不清楚。
当我开始数算日子,一个问题无情地追逼我:若今天站在耶稣面前,我能说我已造就门徒吗?我在教会很忠心,奉献、服事,但我是否真的帮助过人跟随耶稣,并使他们成为门徒?答案并不清楚。
章伯斯曾写过:“不是常常,但偶尔,神会把我们带到一个重大转折点——一个关键路口。从此我们要么渐渐漂流,过着懒散、无用的基督徒生活;要么越来越火热,竭诚为主。”

2004 年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—神拯救了我们的婚姻和生命。2021 年是第二个转折点—我决定不再做一个只是“去教会的人”,而是一个造就门徒的门徒。
那一年,神带领我们创立了山前团契—一个带领人进入神奇妙之爱的事工。我们起初是男人事工,后来拓展到姐妹事工和牧者关怀事工。如今,全国各地都有弟兄姊妹带领各种活动。从为期一周的背包行 LeaderTrek,到周末的 Marvel Men,再到周六三小时的 Super Saturday,还有两个小时的后院篝火。

这些活动都深具改变力。但神让我明白,仅有山顶的经历还不够——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山谷里继续discipleship。所以我们四个弟兄组成了第一个 D-Group。我们鼓励彼此每天祷告、查经守望,每周聚会,彼此激励去影响更多人。一年后,一个小组变成两个,然后三个。如今,奥斯汀、旧金山、费城、匹兹堡、迈阿密等地都有 D-Group。

在美国教会11年之后,神也带领我们回到了 ACC,先是国语堂,去年开始参加英文堂。透过“Practice the Way”主日学,我结识了一些同样热心于discipleship的弟兄。圣灵开始动工。今年二月,我们五个人—David、Leslie、Charles、Chris 和我——成立了 ACC 的第一个 D-Group。有趣的是,我们五个男人第一次聚会选在 Five Guys 汉堡店。四月,我们办了 Marvel Men 周末,有十位弟兄参加。随着更多弟兄被点燃,最初的小组很快增至三个。


这是我学到的:
1. 门徒训练不是课程或项目。课程虽好,但没有人因为“上完一门课”就成了门徒或门徒建造者。Discipleship 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它需要融入吃饭、谈话、工作和友谊。它需要时间,透过关系、守望、读经和祷告来逐渐塑造。
2. “大抗命”,不是因为知识不足,而是因为缺乏信念和行动。我们的内容已经够多了。我们需要的是有勇气跨出舒适区的神的子民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转折点。当你的眼和耳都被开启时,你会听见神的低语—他慈爱的邀请:“来,跟从我。”
3. 大使命属于每一个耶稣的跟随者。它不是只给牧师、宣教士或所谓“专业人士”的。如果你认为门训是别人的责任,你就犯了“大抗命”的罪。耶稣命令我们所有人:“所以你们要去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。”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呼召。如果你的领袖还不知道如何带领,不要坐着等待。你不需要许可去顺服耶稣。
归根结底,造就门徒并不难—因为耶稣与我们同在!他应许永远与我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而且,这条路上充满了喜乐:当我们从“去教会的人”变为真正的门徒与门徒建造者,一切都不同了。我们的生命会融入耶稣亲自带领的运动,我们的故事成为他的故事。在这个旅程中,我们会收获深厚的友谊、持久的喜乐和永恒的使命。
1. 门徒训练不是课程或项目。课程虽好,但没有人因为“上完一门课”就成了门徒或门徒建造者。Discipleship 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它需要融入吃饭、谈话、工作和友谊。它需要时间,透过关系、守望、读经和祷告来逐渐塑造。
2. “大抗命”,不是因为知识不足,而是因为缺乏信念和行动。我们的内容已经够多了。我们需要的是有勇气跨出舒适区的神的子民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转折点。当你的眼和耳都被开启时,你会听见神的低语—他慈爱的邀请:“来,跟从我。”
3. 大使命属于每一个耶稣的跟随者。它不是只给牧师、宣教士或所谓“专业人士”的。如果你认为门训是别人的责任,你就犯了“大抗命”的罪。耶稣命令我们所有人:“所以你们要去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。”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呼召。如果你的领袖还不知道如何带领,不要坐着等待。你不需要许可去顺服耶稣。
归根结底,造就门徒并不难—因为耶稣与我们同在!他应许永远与我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而且,这条路上充满了喜乐:当我们从“去教会的人”变为真正的门徒与门徒建造者,一切都不同了。我们的生命会融入耶稣亲自带领的运动,我们的故事成为他的故事。在这个旅程中,我们会收获深厚的友谊、持久的喜乐和永恒的使命。
腓立比书 1:21 说:“因我活着就是基督,我死了就有益处。” 死亡不是难处—对信徒来说,死反而更好,甚至比活容易。但关键不在我们怎样死,而在我们怎样活。真正的问题是:当我的时日到了,我将因何被记住?四年前,我没有明确的答案。今天我有了。我希望被记住为:一个门徒,一个门徒建造者。
做一个。带一个。
我能做到。你能做到。我们能做到。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。
做一个。带一个。
我能做到。你能做到。我们能做到。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。

Recent
Archive
2025
February
April
2024
August
2023
January
February
December
2022
February
March
September
October
December
2020
May
2019
September
2009
August
No Comments